北末亭

心病

上午开了一个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会。会议的档次很高,规模很大,由此可见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这是好事,大好事,当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确实值得关注。昨天,看到一则新闻,好像是说一个高中生向同学求爱,遭到拒绝后羞愧难当,竟然跳楼自杀。心里居然脆弱到这种程度,很难想象走上社会后遇到挫折怎么办。而挫折、困难和失败决不会因为一个人脆弱而对他表现丝毫的同情。无数事实证明,它们反而眷顾脆弱者,越是脆弱,遭受的打击越多。再好多年前,我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许多孩子(指学生,我习惯叫他们孩子)表现出的问题(包括方方面面,如学习上的、生活上的、纪律上的等等),既不是思想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更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情是问题归因,即查找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就问题谈问题、做表面文章,切记一点:在归因之前千万不要轻易对孩子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评估,也就是说,不要一棍子把孩子打死。

心理问题首先变现为情绪上的波动。人的一生都在和情绪作斗争。年少轻狂,需要调整情绪,老成消沉,需要调动情绪。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伤到自己,也能伤到别人,俗话说,气是惹火根苗;可如果没有这把剑,人生将是一片黑暗,了无生气毫无意义。有句古话,人活一口气,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孩子调控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我的这一真知灼见不知道能不能取得方家共识。

情绪就本质而言和道德无关。理论上的解释不用多说,通俗的讲,脾气大小和道德高下没有关系。好人有脾气大的,也有脾气小的,坏人也这样。但是,在学校管理机构中,心理健康教育归属于德育。不仅学校内部这样,学校上级的行政和研究机构也这样。这样一来,心理成为德育的补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就显得很尴尬。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本来够虚的了,作为德育的补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可想而知。让管教育的管心理,和让管伙房的管实验室一样。这就造成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像德育活动,喊口号、表决心、定计划、流眼泪,过后呢,也跟很多的德育活动一样,一阵风后烟消云散。

开会的时候还发现一个问题(可能没有普遍性,纯属无端猜想),即教心理健康的教师自己往往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谁都有,程度不一而已)。我听旁边的人也这样说,便觉得自己发现的这个问题,可能有点价值。自己有病并不妨碍自己做医生,比如长蛀牙的人也可以做牙医,但心理医生除外。为什么?因为心病要用心药治。牙医不会用自己的牙去医治病人的牙,心理医生却要用自己的心打动对方的心。所以,心理上有问题的教师不适合甚至不能够教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发现让我对学校心理教师的队伍建设产生了担忧。

说道教课,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课吗,如果是,那怎么教,如何评价?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以课程形态出现在中小学生的课程体系中,早在几年前就已成定局。但是,当初的课程设计者和现在的课程实施者是否意识到这门课程和其他课程在课程目标和课程价值上的本质不同?从我所见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来看,这一问题在实践领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和语文、数学教师一样在上课,只不过形式更新颖一些、方法更灵活一些,如此而已,没有本质的不同。这就意味着,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一定很差。这不是领导重不重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病”很多,急需要医治调理,具体怎么做千万不要让领导拍板。领导是治外伤的,管不了“心病”。

评论(3)

热度(1)